朱桓,字子穆,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人,是东吴的著名将领,以勇猛和智谋著称。早年经历 朱桓最初在孙权幕府任职,后被任命为余姚长。当时余姚遭遇瘟疫,粮食匮乏,朱桓组织属下官员,亲自送药送粥,救济百姓,深受士民感激。因政绩突出,他被升为荡寇校尉,负责吴、会二郡的治安,一年内招募了一万多人。军事生涯 平定山贼:丹阳、鄱阳的山贼作乱,攻陷城邑,杀害地方长官。朱桓督率众将四处征讨,成功平定了叛乱,被升为裨将军,封新城亭侯。 濡须督:黄武元年(222年),朱桓接替周泰担任濡须督。同年,魏国大司马曹仁率数万步骑进攻濡须。朱桓分析敌我形势,认为以逸待劳,占据地利,必能取胜。他偃旗息鼓,示弱诱敌,最终大败曹军,斩杀敌将常雕,俘虏王双,溺死敌军千余人。孙权嘉奖朱桓的功绩,封他为嘉兴侯,升为奋武将军,兼任彭城相。 曹休之战:黄武七年(228年),鄱阳太守周鲂诱骗魏国大司马曹休,曹休率十万步骑至皖城。朱桓建议利用地形优势,切断曹休的退路,全歼敌军,但未被孙权采纳。 庐江之战:嘉禾六年(237年),魏庐江主簿吕习请求吴军接应,朱桓与卫将军全琮率军前往,但事情败露,军需撤退。撤退时,庐江太守李膺整兵欲趁吴军半渡时袭击,但见朱桓断后,不敢出战,足见朱桓的威望。性格与结局 朱桓性格刚烈,作战时因不能自由发挥而愤激,但他轻财好义,记忆力强,能记住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人,对部下和亲属关爱有加。赤乌元年(238年),朱桓病逝,享年六十二岁。他去世后,家中没有多余财物,孙权赐予五千饼盐以助办丧事。 朱桓之子朱异继承父业,屡立战功,但最终在太平二年(257年)被孙綝枉害。
发布于:宁夏回族自治区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